半岛体育- 半岛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全运会 在大湾区走进跨越城界的绿美画卷

2025-11-08

  半岛,半岛体育,半岛体育app,半岛官网,半岛电竞,半岛真人,半岛棋牌,半岛体育官网注册,半岛体育官方app下载,半岛体育app下载,半岛体育怎么样,半岛体育官网,半岛体育登录入口,半岛体育官方网站11月9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盛大启幕。近年来,大湾区以交通联通推动民生相通、生态联通书写绿美画卷、科技创新联通铸就共赢格局、文化联通凝聚文脉共识。依托蓬勃的协同活力与包容并蓄的人文之势,大湾区正向世界生动铺展一幅“通”中见智慧、“联”中显温度的城市群宏伟画卷。

  《在大湾区》栏目将聚焦粤港澳深度融合图景,带你聆听这片热土上日益澎湃的融合新声。

  全运会赛事即将在粤港澳三地的19个城市展开,这些城市不仅凝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蓬勃力量,也串联起岭南的壮阔山海。在摩天楼宇的映衬下,一道跨越城界的绿美长卷正在铺展,呼唤人们的珍视和守护。

  提到粤港澳地区,大多数人想象的都是繁华都市的水泥森林,而少有人知这里坐拥众多壮丽多姿的自然景观,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茂密的森林、广袤的湿地、密布的河网、富饶的河口、星罗棋布的海岛、五彩斑斓的珊瑚礁......这些构成了粤港澳地区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类型,也为许多神奇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家园。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在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里觅食。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被称为中国“国蝶”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金斑喙凤蝶现身广州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广东省林业局供图)

  ↑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鳄蜥研究中心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鳄蜥。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深圳国家兰科中心内的紫纹兜兰(2017年7月28日摄)。紫纹兜兰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评估为极度濒危。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广东珠江口海域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白海豚。新华社发(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粤港澳的生态联通深深植根于其共享的绿美自然。自然不语,却为整个粤港澳地区构筑起至关重要的生态屏障——提供物产、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含蓄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抵御灾害......更赋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以美的滋养和诗意的栖居。

  为了保护弥足珍贵的绿美自然,广东省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1361处,数量位居全国第一;香港指定了25个郊野公园、22个特别地区,超过40%的香港土地面积处于保护范围内;寸土寸金的澳门也建立起路氹城生态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

  ↑位于广东肇庆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矗立着“中国自然保护区的旗帜”石碑(2019年10月9日摄)。保护区成立于1956年,是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保护区网络。新华社记者 周自扬 摄

  ↑香港地质公园东平洲景区(2025年10月11日摄)。香港地质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世界地质公园。新华社记者 陈铎 摄

  ↑澳门路氹城生态保护区(2019年5月22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发(梁建华摄)

  此外,跨区域的生态保护合作也在展开。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腹地,深圳湾畔的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共同守护着一片生机勃勃的红树林湿地。

  ↑位于深圳的福田红树林湿地与香港米埔红树林湿地一河相连(无人机照片,2024年11月29日摄)。2023年2月,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香港米埔-后海湾湿地的水鸟群。1995年香港米埔内后海湾列入《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新华社记者 朱炜 摄

  作为东半球国际候鸟南北迁徙通道上重要的“中转站”,每年有约10万只长途迁徙的候鸟在深圳湾越冬或过境。

  ↑候鸟在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休憩(2023年10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两只黑脸琵鹭在深圳福田红树林湿地里觅食(2023年2月1日摄)。黑脸琵鹭是深圳湾的旗舰物种。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一只白鹤成鸟(后)和一只白鹤幼鸟现身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2016年12月2日摄)。

  这片湿地不仅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见证了深港两地在生态保护领域的紧密合作。2023年1月深圳湾(后海湾)湿地保育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深港两地将在水鸟(黑脸琵鹭)同步调查和智慧监测、海桑和无瓣海桑等外来物种控制、水鸟迁飞区关键栖息觅食地保育、生态基线调查、自然教育活动等方面开展合作和经验交流,促进深圳湾(后海湾)湿地生态承载力的全面提升,共同维护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的完整性。

  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地形地貌让这里成为户外运动天堂,人们以运动的方式乐享自然。

  ↑在深圳大鹏半岛举行的“红牛24小时”2011山地越野挑战赛中,一名选手正在进行溜索项目的比赛(2011年11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两名游客在香港塔门岛徒步(2022年10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于洋 摄

  ↑游客穿越香港大澳的虎山(2022年5月30日摄)。由此可见远处的港珠澳大桥。新华社记者 于洋 摄

  ↑一位户外运动爱好者在香港牛尾洲划皮划艇(2025年9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铎 摄

  2025年10月,全国第一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地区名单公布,广东三个户外运动目的地入选:深圳市大鹏半岛户外运动目的地、惠州市环南昆山—罗浮山户外运动目的地、湛江市“五岛一湾”滨海水上户外运动目的地。香港更是拥有闻名世界的徒步路线——麦理浩径。粤港澳为户外运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出都市,亲近自然。

  粤港澳地区共享绿美自然,合力守护是共识更需要践行。本届全运会以 “碳中和全运” 为核心目标,粤港澳三地结合各自特点低碳办赛,共同肩负起“绿色”责任。

  本届全运会的89个场馆中,超过90%是现有场馆升级改造,而非新建。 作为全国首个近零碳大型体育场改造项目,广州天河体育场外窗采用隔热铝合金窗框搭配低辐射中空玻璃,有效降低室内空调负荷。跑道由我国自主研发,全套生产回收闭路循环,实现低碳零废。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无人机照片)。(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执委会供图)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无人机照片)。(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执委会供图)

  场馆将所有灯具全部更换为LED灯具,利用智能控制实现按需照明,可节能45%以上。多处停车棚顶部还铺上了光伏发电板,年发电量超过50万度。改造之后,天河体育中心体育场的建筑降碳率可以达到56.9%。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攀岩场馆改造中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改用中空玻璃窗,屋面和外墙立面使用浅色涂料,屏蔽更多热辐射。通过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该场馆年发电量超过20万度,而年耗电量仅为3万多度,多余的电量还可以供给自行车馆。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攀岩场馆(无人机照片)。(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执委会供图)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攀岩场馆顶部铺设的光伏板(无人机照片)。(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执委会供图)

  作为十五运会开幕式举办地,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在改造时除了采用浅色外饰,还在外走道采用遮阳设计;顺应主导风向增加通风开口,用自然风改善室内热环境;遮阳改造同时兼顾太阳能发电,利用各层飘檐等设置光伏发电板。

  ↑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主体育场(无人机照片)。(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执委会供图)

  ↑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主体育场(无人机照片)。(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执委会供图)

  香港赛区未另行加建场馆或提升场馆功能,而是沿用现有民用的体育设施,极大减少了碳排放。

  ↑启德体育园(2024年12月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吕小炜摄)

  启德体育园内设置废物分类和回收设施,并安装废物分解系统,把厨余、纸杯及其他纸制容器转化为堆肥材料,用于园区内植物施肥。同时,场馆内全面采用环保认证的可降解纸杯,以木质餐具取代塑胶制品,推动 “走塑” 文化。

  香港红磡体育馆天台表面和侧墙约 9700 平方米的面积涂上无电制冷涂层,可使室内温度降低,减少空调耗能。

  澳门赛区90% 以上比赛场馆利用现有设施改造升级,通过重铺屋面板、更换节能照明设施减少碳排放。

  ↑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2025年10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金加摄)

  ↑澳门塔石体育馆(2025年10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张金加摄)

  在低碳改造场馆外,全运会还邀请每一位到访的客人加入低碳行动。“全运广州”小程序推出低碳森林活动,通过行走步数任务、低碳知识问答等活动形式,鼓励公众参与,支持赛事碳中和。

  粤港澳三地,山海相连,生态共生。从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网络联通,到跨区域的协同行动,再到全运会上的低碳实践,一条无形的绿色纽带正将粤港澳三地彼此紧密相连。这不仅是地理的联通,更是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共鸣。这幅跨越城界的绿美画卷是否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焕发持久的生机,需要这片土地的所有人共同努力绘就。

  摄影:邓华 毛思倩 梁旭 陈铎 朱炜 于洋 吕小炜 张金加 彭张青 周自扬 张瑞琪 谢惠强 吴勇强 岳鸿军 梁建华

地址:半岛体育永久网址【363050.com】 客服热线:363050.com 传真:363050.com QQ:363050.com

Copyright © 2012-2025 半岛体育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